哈尔滨黑色沥青路面施工准备
黑色柏油沥青路面的施工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精细操作的过程,目的是获得一个平整、耐用、防滑且排水良好的路面。以下是标准的施工步骤和关键要点:
一、施工前准备
设计规划:
根据道路等级、交通量、气候条件等确定路面结构(各层厚度、材料类型)。
进行详细的路面设计计算。
现场勘察与清理:
彻底清理路基/基层表面的杂物、垃圾、浮土、积水等。
确保路基/基层坚实、平整、干燥、无松散材料。如有坑洼、松散、翻浆等病害,必须先处理修复。
材料准备:
沥青混合料: 按设计要求选择类型(如AC普通沥青混凝土、SMA沥青玛蹄脂碎石、OGFC开级配磨耗层等),确定级配、沥青标号、最佳沥青用量。
透层油: 用于非沥青类基层(如水稳碎石、级配碎石)表面,增强基层与面层的粘结。
粘层油: 用于沥青层之间或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构造物(如旧水泥路面、桥面、路缘石)之间,增强层间粘结。
下封层: 根据需要,在透层油后喷洒,进一步封闭基层表面微小孔隙,防止水分下渗并增强粘结。
设备准备:
沥青拌合楼(保证产量和质量稳定)
自卸卡车(数量足够且有篷布保温)
沥青摊铺机(带自动找平系统)
钢轮压路机(初压、复压、终压需要不同吨位和类型,如静压、振动、胶轮)
小型压实设备(边角部位)
洒布车(喷洒透层、粘层、封层油)
其他辅助设备(切割机、清扫车、温度计、平整度仪、取芯机等)
二、关键施工步骤
喷洒透层油:
在已验收合格、洁净干燥的基层表面均匀喷洒乳化沥青或液体石油沥青(透层油)。
喷洒量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,确保充分渗透但不流淌。
待其充分破乳、渗透、水分蒸发后才能进行下一步。
(可选) 铺设下封层:
在透层油后,按设计要求喷洒热沥青或改性热沥青,并立即撒布单一粒径的石屑,然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成型。
喷洒粘层油:
在铺设上一层沥青面层之前,在已完成的沥青层(或水泥混凝土表面)上均匀喷洒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(粘层油)。
喷洒量严格控制,确保均匀覆盖形成薄膜,避免流淌和污染。
待其破乳、水分蒸发后(通常呈深棕色)才能摊铺上层沥青混合料。
沥青混合料拌合与运输:
使用干净、有金属底板的自卸卡车。
装料前车厢内壁涂抹防粘剂(如植物油与水的混合液),避免混合料粘结。
装料分多堆装,减少离析。
覆盖保温篷布,减少温度损失和污染。
快速运抵现场,保证摊铺温度(通常普通沥青≥130-150°C,改性沥青≥150-165°C)。
各档集料的配比精度。
沥青加热温度(通常150-170°C)。
集料加热温度(通常比沥青温度高10-30°C)。
拌合时间(确保沥青均匀裹覆矿料,无花白料、无离析)。
出厂温度(根据沥青标号和气候确定,通常普通沥青140-165°C,改性沥青160-175°C)。
拌合: 在拌合楼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进行生产。严格控制:
运输:
沥青混合料摊铺:
温度: 确保运抵现场的混合料温度符合摊铺要求。
基准控制: 摊铺机必须配备可靠的自动找平基准系统(如平衡梁、非接触式声呐探头),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。
连续作业: 摊铺应缓慢、均匀、连续不间断地进行。摊铺速度应与拌合楼产量和压实能力匹配(通常2-6米/分钟)。
温度控制: 摊铺温度是关键,及时检测(通常普通沥青≥125-145°C,改性沥青≥145-160°C)。
减少离析: 螺旋布料器布料高度稳定(料位在螺旋叶片2/3处),避免离析。卡车卸料时避免撞击摊铺机。
接缝处理: 纵向接缝采用热接缝(梯队作业),横向接缝为平接缝,需切割垂直、涂粘层油、预热处理。
压实:
初压: 在最高温度下开始(通常摊铺后立即),采用钢轮压路机(静压或小振压),紧跟摊铺机。主要目的是稳定混合料,初步压实。碾压1-2遍。温度要求高(普通沥青≥120-135°C,改性沥青≥135-150°C)。
复压: 紧接初压之后,是压实的主要阶段。采用重型振动钢轮压路机和/或重型胶轮压路机。目的是达到规定的压实度(通常≥93%马歇尔密度或≥97%最大理论密度)。碾压4-6遍或直至达到要求。混合料仍有较高温度(普通沥青≥90-110°C,改性沥青≥100-120°C)。
终压: 在复压之后,混合料温度降低时进行(普通沥青≥65-80°C,改性沥青≥80-90°C)。采用钢轮压路机(关闭振动)静压。目的是消除轮迹,提高平整度。碾压2遍左右。
原则: 紧跟摊铺机,高温碾压。压实是保证路面密实度、平整度和耐久性的最关键环节。
压实阶段:
碾压模式: 由低向高、驱动轮在前、匀速慢行、重叠轮宽(1/3-1/2轮宽)。避免在未冷却路面上转弯、调头、急刹车、停机。
边缘压实: 使用小型压路机或夯板仔细压实靠近路缘石、检查井等大型压路机难以压实的部位。
接缝处理:
纵向热接缝: 梯队摊铺时,预留10-20cm宽暂不碾压,作为后续摊铺的基准面,后续摊铺后一起碾压。
横向接缝: 施工结束时,将端部混合料切割成垂直断面,涂刷粘层油。下次施工前,预热接缝断面,摊铺机熨平板坐落在已压实路面上,用新料覆盖预热区域,开始摊铺新料,碾压时先用双钢轮压路机横向碾压(跨缝),再纵向碾压。
冷却与开放交通:
碾压完成后,路面需自然冷却至表面温度低于50°C(或按当地规范要求)才能开放交通。
避免车辆急刹车、转弯对未充分冷却路面造成损伤。
三、施工关键控制点与注意事项
温度控制: 贯穿始终!拌合温度、出厂温度、到场温度、摊铺温度、初压温度、复压温度、终压温度、开放交通温度都必须严格监控并记录。温度不足会导致压实困难、空隙率过大、耐久性差;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、泛油。
避免离析: 在拌合、运输、卸料、摊铺各个环节采取措施,防止粗细集料分离(离析)。离析区域是路面损坏的起源点。
压实度: 是核心质量指标。压实不足导致空隙率大、渗水、车辙、松散;过度碾压则可能压碎石料、破坏结构。必须使用合适的压路机组合、吨位、碾压遍数、速度,并在高温下完成主要压实工作。
平整度: 直接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。依赖稳定的摊铺基准、均匀连续的摊铺速度、熟练的摊铺机操作手、合理的碾压工艺(避免推移)和接缝处理。
层间粘结: 透层油和粘层油的喷洒质量直接影响层间结合强度。喷洒量要足、要均匀、要破乳干燥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。粘结不良会导致层间滑移、脱层、推移。
天气条件:
禁止在雨天施工。
气温低于10°C(普通沥青)或5°C(改性沥青)时,不宜施工,或需采取特殊保温措施(风险大)。
大风天气影响温度散失和喷洒效果。
夏季高温施工需注意防暑降温。
安全与环保:
安全第一: 高温混合料(160°C以上)、重型机械、交通环境都带来高风险。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,穿戴防护装备,设置警示标志。
环保: 控制粉尘、烟气排放,减少噪音污染,妥善处理废料(如切缝废料)。
四、质量检验
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,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,包括但不限于:
原材料检验: 集料、沥青、乳化沥青等的质量。
混合料检验: 抽提试验(油石比、级配)、马歇尔试验(稳定度、流值、密度、空隙率等)、温度检测。
现场检测: 摊铺厚度、摊铺温度、压实度(取芯法或核子密度仪)、平整度(3米直尺或连续式平整度仪)、构造深度(铺砂法)、渗水系数(渗水仪)、接缝质量、外观检查(有无离析、裂缝、油斑、碾压轮迹等)。
总结:
黑色柏油沥青路面的施工是一个“三分材料、七分施工”的过程。优质的原材料是基础,但精心的准备、严格的过程控制(尤其是温度和压实)、熟练的操作、规范的接缝处理以及对天气、安全、环保的重视,才是最终建成一条耐久、舒适、安全的高质量沥青路面的关键。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路面早期损坏。